查看原文
其他

父亲节 | 民警原创诗歌致父亲

达州公安 2023-07-0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当代巴山文学 Author 当代巴山文学


在这个世界上
最难懂的人   是父亲
肩膀上担子最重的人   是父亲
爱你最深却又不会表达的人   是父亲
最孤独但又最伟大的人   还是父亲
人生有涯  父爱无边

致敬父亲  感恩父爱


我的老父亲

                        作者:赖玉普
行遍千山万水忘不了故乡的小山村那里有我的老父亲一个善良的老农民四季在田间耕作白天顶烈日晚上伴星星无怨无悔为儿女一生勤劳又艰辛我爱您,我的老父亲
走过春秋冬夏尝尽了人生的冷暖情最难忘我的老父亲一个俭朴的庄稼人五谷在手中收获家庭顶梁柱族群正义伸有情有义为子孙一生仁慈又诚信我爱您,我的老父亲


菩萨蛮·悼父

                                             作者:向荣
半世含辛勤耕苦,饱经沧桑一农户。倚天巴山脉,朴实昭日月。哺儿女成人,得劳疾一身。不顾自家难,力送子戍边。


父亲的左手

                  作者:九思


在我生命的长河里,总有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无法抹去。比如,父亲的左手。

打我懵懂记事起,父亲的左手,就是我最深的心病,也曾是儿时伙伴最多的笑料,甚至还是老师的口头禅。与玩伴嬉戏,他们常调侃我:惹不起你,你老汉是“一把手”。每次考试成绩不如意,老师也会说:你是“一把手”的儿,读啥子书嘛!叫你老汉把你养起算了哟!老师课堂上的这句话,总会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此时,我只有将头深深地埋在课桌下。

每当听到这些冷嘲热讽时,我都会羞愧难当,甚至对父亲产生了怨恨和叛逆。每次放学回家,我的目光总是有意回避,回避父亲那只空荡荡的衣袖——因为它深深地刺痛了我幼小的心灵。我一直不敢去问父亲怎么只有一只手,时常一个人呆呆地坐在老屋前的石磴上,苦苦地想:爸爸,您的右手究竟到哪儿去了呢?

我七岁那年,母亲被一场意外夺走了生命。我悲嚎地扑在母亲的怀里,紧紧地拉着母亲冰凉的手,号啕大哭:妈妈,您就这么走了,我们以后怎么办啊?怎么办啊?!这时,父亲用他的左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别哭!妈妈走了,不是还有我吗?”记得那年大哥十七岁,刚参加工作,二哥十二岁,我七岁,小弟四岁。

从此,父亲就用他唯一的一只左手,拉扯着我们慢慢长大。

记得母亲在世时,父亲都是早出晚归,有时甚至十天半月不回家,因为他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他热爱的事业上了。父亲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不苟言笑,在家从来不谈工作。当然,就更谈不上做家务事了。家里事无巨细,全都由母亲一个人操持。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岁月,母亲一个人坚强地扛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由于家里孩子多,母亲怕我们吃不饱,穿不暖,毅然放弃了父亲单位给她安排的工作,就近落户在与父亲单位紧邻的农村。当然,我们家也按人口分到了土地。那时,土地还没有包产到户,我家只有几分自留地。母亲起早贪黑,为我们的生计奔波忙碌着。插秧挞谷,种菜涮洗,母亲是村里的一把好手。我们在母亲的呵护下,快乐地享受着无忧的童年时光。

可是,母亲走了,一下子打乱了这种安稳的生活,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只有一只左手的父亲身上。很多邻居见我们家里情况艰难,便主动给父亲说:老李,你孩子都还这么小,你还是应该找一个伴,不为别的,也应该为孩子们想想吧。每当别人提及此事,父亲总是委婉地拒绝了。后来提的人多了,父亲便会非常生气地说:我还不相信,我把几个娃儿带不大!哪个再提这个事,莫怪我不给面子。

就这样,父亲开始了又当爹又当妈的日子。一只左手的父亲,独自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困难可想而知。但是,父亲硬是用他坚韧的性格,学会了种地、洗衣、煮饭等过去从没干过的农活和家务活。

每当夜深人静,父亲便坐在微弱的灯光下,用他那右手的齐腕断臂,摁住针尖,左手将线放进嘴里抿一口,颤抖抖地穿针引线,然后用他的左手麻利地打上一个结,开始为我们缝缝补补。他边缝边对我们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很多邻居向父亲投来敬佩的目光。他们私底下常说:老李这个人真不简单,只有一只手,还带着几个孩子,洗衣煮饭,下地种菜,缝补浆洗,样样在行。

就这样,时间到了1980年。二哥高中毕业了。为了减轻家里负担,父亲提前离开了他热爱的监狱工作岗位,让二哥顶替他参加了工作。父亲放弃了单位为他在城里分的公房,而是回到乡下,用他的左手开荒种地,开始了他后半生的田园生活。每到周末,我和弟弟就会跟在父亲身后,去他开垦的地里除草施肥。

父亲一直都想挖两口鱼塘。于是用他辛勤开垦的两块荒地,与邻居换了两块水田。他起早贪黑地忙碌,左手握住锄柄,右臂夹住锄把,在田间挥汗如雨。半年时间,他用一把锄头、一根扁担、一副箢箕,挖出了两口足有五百多个平方米的鱼塘。他的腋下和肩膀被生生地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茧疤。然后,养上了草鱼、花鲢、鲫鱼、鲤鱼。

每当劳作累了,我们就坐在鱼塘边,看鱼儿欢快地嬉戏,喝着从家里带来的老荫茶,听父亲讲他曾经光辉的岁月。

我终于知道了,父亲的右手是在一次剿匪战斗中,被土匪的手榴弹炸伤后感染截肢的。他给我们讲爷爷的故事,爷爷当农会主席时被国民党残忍杀害;讲他当儿童团长的经历,讲后来他躲壮丁独自前往通江从事地下工作的故事;讲他在地主家当长工、教私塾、做裁缝……每一次讲到这些,父亲的眼睛总是炯炯有神,话语滔滔不绝。

之后,我再也不讨厌父亲那只空荡荡的衣袖了,开始主动帮父亲洗手,主动承担起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还将父亲失去右手的故事,向玩伴们添油加醋地炫耀。每讲一次,我便有一种骄傲和自豪。周末,我时常带上我的同学去父亲的鱼塘钓鱼。这个时候,父亲总会和蔼可亲地对我们说:要注意安全哟!别掉进鱼塘了。渐渐的,我的父亲也成了伙伴们崇拜的偶像。

父亲为了锻炼我们,从小让我们学会独立,也想了很多办法。他从来不给我们零花钱,让我和弟弟每天放学后先做完作业,然后去给鱼塘割青草,按每一斤青草二分钱给我们付"工钱"。我们也很乐意,因为一次割二三十斤,可以挣五六毛钱,一个星期下来,如果天气好,可以挣三元左右,这在当时是相当丰厚的奖励了。

我从小就爱耍小聪明,也很贪玩。有时耍晚了,割不满一背篓草,就用竹竿撑在背篓里面,再放上两砣石头,表面装一些青草,背回去让父亲过秤。父亲居然上当过几回。后来,父亲总觉得,撒在鱼塘的青草和他称的重量不对,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将我和弟弟狠狠揍了一顿。我记得,这是父亲唯一一次打我,他教育我们,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能偷奸耍滑。

后来,我高中毕业,选择了当兵。临走时,父亲非常严肃地对我说:在部队,入不了党,就别给老子回来。在部队的日子里,我始终记住父亲的叮嘱,处处争当第一,也收获了很多荣誉。

然而,我终究还是普通一兵。于是有的战友帮我出主意:你老汉的战友以前是某某军区的首长,叫你老汉写封信,一句话就可以去读军校了。

于是我便写信给父亲,请他帮忙求一下情,好让我上军校转干。

终于盼来了父亲的来信,我惊喜地拆开信纸,只见父亲用他的左手,写了满满的三页。开篇就是一阵铺天盖地的痛骂:你才当兵几天,就想找关系、走后门,你丢老子的脸,有本事,自己考去……至今我依然记得父亲最后写的那一段话:儿子,自己的事情自已干,靠天吃饭,靠地吃饭,靠老子吃饭的不是好汉!我知道,这句话引用了郑板桥的典故。我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也读懂了父亲对我深深的关爱和期待!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也成了我一生的座右铭。

父亲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用他的一只左手,诠释了对党的忠诚;他用四十三年的单身,表达了对母亲的深爱;他用他的一只左手,为我们撑起一片蓝蓝的天空;他用他干净的灵魂,为我们塑造了一座精神的丰碑。

前年,父亲安祥地走了。每当我想起父亲,想起父亲的左手,我都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因为父亲的左手,已然成了我人生道路上前行的航标!


沉重的岁月

                  作者:向荣


爸爸

当日历迈着沉重的脚步走来 

您第三个年头的祭奠

我好像  又度过了一百年

多想用泪  把您墓上青青的草儿

轻轻地浇灌

可我的泪泉  早已涌干

爸爸呀爸爸

我只好用千古信传的纸钱

来奠慰您哺育儿女的辛酸

即使白发  在我头上爬满

我也依然

让时间来慰藉

您哺育儿女的艰难

即使真的过了百年  我也依然

向您贡献  我的纸钱

永远回报

您的爱心一片


爸爸呀爸爸

或许  是您与妈妈过于恩爱

就匆匆地追随而离开人间

那曾知道

您延续的生命  被您

撕心裂肝

您从艰辛的年代走来  又沉重地

留给我一个无情的空间

您怎可忍心  小弟还未成年

啊  爸爸呀

要是当初能为您的病魔替换

我是义不容返

尽管那时的家  清贫了我

对您尽孝的力限

今天  更加倍我对您的愧欠

爸爸呀  爸爸

那时您在家里的病床上

孤苦地  只有小弟伴您

把人生的路走完

恳请您深深地原谅

我  作为军人的艰难

未能了对您尽孝的心愿

妹、弟和乡友送走您的灵柩我怎么也原谅不了

在你最后的岁月里

留给我无法弥补的遗憾

今天尚若不能慰藉您的在天

之灵

又怎能把我良心的苦难度完


年年岁岁  岁岁年年

五月初五

被人们祭奠千年

爸爸  您能否找到屈原

来共享千年祭奠

一一让岁月回报

一个光荣时代的军属的尊严


父亲

平凡而坚强

朴素而真诚

慈祥而温暖

厚实而宽宏

今天,真诚地向父亲说一句


感谢您,父亲!
我爱您,父亲!




审      核:孙   粟

编      辑:谭   琪

投稿邮箱:dzgaxck@163.com

关于坚决落实防止干预司法  “三个规定”的倡议书
这里,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巴山警声】百名党员民警读党史第三十七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为现代化建设注入“第一”动力
【巴山警声】百名党员民警读党史第三十六期:实施“211工程”“985工程”—— 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